陜西衛生紙制漿造紙原料包括木纖維原料、非木纖維原料、廢紙和非植物纖維原料。竹子是非木纖維原料之一。目前,我國制漿造紙行業使用的主流原料仍然是木材,但由于我國一直處于木材短缺的狀態,而且竹材具有多種優勢,因此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。
目前,世界紙漿總產量的90%以上由木材制成,其余主要以稻草、麥秸、竹子、蘆葦、甘蔗渣、棉花、大麻等各種草類為制漿原料.歐美發達國家從1990年代開始普及使用無色紙,很少有人使用漂白白紙。
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木材和木制品的消費量非常大,其中人造板、紙漿、紙和紙板的消費量居世界第二位。我國可采伐的用材林年生長量不足1億立方米,而商品材年消耗量為1.5億立方米森林資源。木材資源短缺嚴重?,F有的木材遠遠不能滿足需求,會長期困擾我們。
木漿紙的環保成本:
漂白的白色木漿紙現在市場上很常見。木漿紙一般是指以優質木材為原料,經打漿、蒸煮等工藝制成的紙,木漿本身呈深褐色,出于美觀的原因,造紙廠將木漿漂白成白色。據測算,生產1噸白木漿紙、3.75噸木材、1.2噸煤、100噸水、100度電、300公斤化工原料,需要35%的水造紙過程中會產生污染。 ,而我國目前的水污染治理技術還不完善。
試想一下,中國13億人口、近3億戶家庭在短短三個月內消耗3億噸紙,造成300億噸水、300千瓦電、3.6億噸煤炭、3.6億噸森林消耗。消費簡直就是一群天文數字!
竹漿紙的優越性:
我國用竹造紙的歷史悠久。據史料記載,始于晉代,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。竹漿紙是用竹子做的用木漿和草漿按合理比例經蒸煮、漂洗等工藝制成的紙漿或紙。竹漿的性能明顯優于草漿,可替代闊葉漿,減少針葉漿用量,用于制造各種紙張,包括各種中高檔紙制品。
竹漿造紙的最大優勢是原料易得。中國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。從面積上看,我國竹林面積約550萬hm2,居世界第一。較常用的竹子有小雜竹、毛竹、大素竹、沱青竹等,廣泛分布于四川、江西、浙江等省。
竹子生長迅速,易于種植。生產1噸紙需要4噸鮮竹,1畝地年產竹子1~2噸左右。竹品種選育,產量可達3~4噸。竹子的再生利用具有很大的價值。一年種竹,百年受益。竹子成林后,三年左右可以砍伐一次,一年砍一次。同時可保留10根竹子,其他生態效益不受影響。南方大叢竹的特點是2-3年可成林,3-4年可成材。竹子種在荒山上,一年后,整片一片綠洲。這對于緩解木材資源短缺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。
陜西衛生紙目前竹制漿生產工藝成熟可靠,大部分設備可以使用國產,降低成本;而竹漿造紙生產污染治理技術成熟,“三廢”可以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,減少生態污染,生態效應是發展竹漿造紙的又一優勢。
因此,竹漿紙原料的選擇,既降低了生產成本,保護了環境,又很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。木漿紙增加了抗菌殺菌功能,而竹漿自然色紙保留了竹子的自然黃色,不漂白,零添加,無化學原料,保護皮膚健康,適合中高檔家庭使用。